======== 父與子 =========
因為換工作,最近開始加入了捷運族
為了不想浪費時間與陌生人眼神交流,我帶了書在車上看.每天上下班的幾十分鐘累積,重拾了我的閱讀喜好.
從昨天開始,是屠格涅夫的 "父與子"
(微軟注音竟然自動選出了這個名字,真是令人驚訝…)
不知道算不算是複習,因為高中的時候曾似懂非懂讀過.
自以為是進步青年的年紀,在"動員戡亂時期"的時代,共產黨的玩意兒是別有一番吸引力的.因為人道關懷的出發點認識了馬克思,也找了一些號稱社會主義的著作亂念一通,”父與子”是其中之ㄧ
書中的巴札洛夫,不相信一切權威,規範.否定藝術,否定法律,相信科學是進步而唯一的價值.他總是看不起身邊的所有人,尤其是象徵落伍貴族的老人.他與巴威爾-老派保守的象徵-爭論他的"虛無主義"立場時,躍然紙上的輕蔑神情,對於身處於"見山不是山"階段的叛逆青年而言,真有"大丈夫當如是"的魅力.
至於最近的複習只進行到1/3 ,大概是因為已經知道了巴札洛夫的結局,加上這些年見識的增長,再看到曾令自己心儀的雄辯場景,只覺得這一切對他個人形象的經營,其實是對這些所謂進步青年,沉迷於不切實際空談的諷刺.
難怪這部小說在當時(1862)俄國瀰漫的革命氣氛中也引發了民主黨派間的爭論.
巴札洛夫強調自己是"虛無主義" , 辯稱破壞一切是年輕一輩的使命,是進步的動力.至於巴威爾質疑他們連為何要否定一切都無法自圓其說時,他的反應 : "這就是虛無主義"
只問破壞不管建設?只提出問題不找答案?否定一切就能帶來新生?
好一番浪漫的革命論調 !然後呢?
革命家?掉入人性黑洞, 成為另一群專制政治的守護者...
說好不談政治,所以...以上言論如有巧合,純屬雷同.
(待續)